前言:
福壽螺對策是一系列反思跟進步的過程,這包括我們如何看待福壽螺;是害蟲、是敵人、還是也是生態系的一環,這決定性的觀點會影響我們使用的策略。
所幸的是,我們至今仍能保持生命平等的態度來看待牠,沒有因為過多的負面承受而動搖。
而這幾年的策略學習,已經逐漸能夠找到和福壽螺和平共處的方式了。
目的:
1. 生態平衡: 根據我們的經驗,採用自然農法種植水稻,福壽螺並不會無止盡的數量增加,會有其他的生物覓食福壽螺,只要不噴灑苦茶粕或化學藥劑。生態平衡,能夠抑制各種不同的生物族群爆量增加,這幾年頻發生的各種病蟲害,都不容易發生在我們的田區。
2. 對福壽螺不動殺念: 讓整個水稻種植流程是一個被祝福的過程,都能夠心平靜氣的完成,讓農作參與者不因為農作而徒生殺謬,讓消費者能吃到乾淨的食物。(我非常不喜歡採爛福壽螺衡屍遍地黏稠稠的感覺…)
3. 雜草抑制: 待水稻長高變得堅韌,福壽螺就不會再啃食水稻,轉而覓食其他的雜草,如此能夠幫忙抑制雜草。
流程:
1. 入水口閘門: 這動作相當重要,能夠阻絕初期的福壽螺問題。在曬乾的田裡注水處設置不銹鋼篩子,用來過濾福壽螺,市面上有許多麵篩,大小及密度均適合可直接拿來改裝。但若孔隙過小雖可以過濾小福壽螺及福壽螺蛋,但卻容易阻塞,需要時常清理進水口。
2. 田邊開溝:在水田拉平後,插秧前,使用開溝機在水田周圍開一條溝。這動作也相當重要,我們沒有看過其他農夫這麼做,但我們認為這動作至關重要,除了能夠引導福壽螺停留在溝中,更能夠快速進水或排乾水。但一台開溝機相當昂貴,所幸政府這幾年農機補助將此列為補助項目。
3. 水位控制: 剛插下秧苗時,最怕被福壽螺吃掉,尤其採取單本插秧,一下就被吃了一片。我們會在白天時放水進入田區,這時候福壽螺都會待在溝中,也可以先行撿拾一輪。在離開時要將水放掉,透過邊溝能夠快速將福壽螺沖出水田。
4. 供食米糠: 其實水稻秧苗並不是福壽螺的最愛,他們更喜歡米糠。我們會大面積灑上上一期的米糠,一方面算是回歸水稻自己生產的養分,一方面其實福壽螺相當喜愛。(米糠是高營養價值的稻米產物,很可惜許多人不吃糙米,只能餵養福壽螺。)
5. 割草供食: 雜草也是另一個福壽螺的重要食物。用割草機快速的割下田邊的雜草。以牛筋繩採特別的角度能夠將雜草噴入水稻田中,如此,福壽螺來覓食並仍會一直留在邊溝附近。並且割下田邊的雜草,能夠減少福壽螺但的孵化率。我們不太喜歡沒事割草,我們視雜草為重要資源,部分草相能夠提供氮肥及其他營養,也是動物昆蟲的棲息地。但透過局部割草,除了能夠提供福壽螺吃的飽飽的,一方面也能夠開一條人能行走的田埂路徑。
6. 除蛋:在田埂邊邊會有許多粉紅色的福壽螺蛋,一般大概三周就會孵化,一塊福壽螺蛋約有300顆蛋,用除草機安裝牛筋繩就可以將之打落至水中,大大減少孵化機率。
7. 不同田區的閘道設計: 我們田區屬於山邊梯田,能夠透過一層層的閘道設計,將福壽螺控制在閘口,待累積一定數量,可撈取並放於他處。
失敗經驗分享:
1. 徒手捉福壽螺: 這其實也是相當有效的方法,但不是有效率的方法。種田初期,我們以土法煉鋼一天抓一萬個福壽螺,能夠有效抑制福壽螺的快速擴散,但需要相當多的時間。而且一旦耕作面積提高,這方法會變得不切實際。
2. 米糠設網陷阱: 這其實也相當有效,初期也採如此方式,能夠擴速收集福壽螺。
3. 各種捕捉陷阱: 沒用,能夠捕捉數隻,但之於千萬隻的陷阱外的福壽螺,陷阱顯得是一種嘲笑。
4. 滿江紅: 我們一直認為這相當有效,但試了應該有五六次,都是失敗收場,可能是當地溫度太高不適合。或是滿江紅太美味一下就被吃光…
5. 撈魚網捕撈: 這方法也可以收集海量的福壽螺,但也會需要大量的時間。
6. 養魚: 水不夠深,辦不到。
7. 養鴨: 鴨子會有時間性,一批鴨子使用完後得賣掉或殺掉,這違反我們遊戲規則,沒試。
收集福壽螺後的處理方法:
常常我們會收一桶桶的福壽螺,最後我們會倒進另一個生態池,開啟牠們另一個生命旅程。
注意事項:
1. 每一個地方水稻種植狀況不一樣,以上僅供參考。
2. 我們的失敗經驗並不一定不適合其他的水稻田區,或許能提共一個參考的借鏡。